首页 > > 水浒传忠义的哲学意蕴 > 第83章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83章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2/5)

目录

宿元景太尉建议让宋江等人出征破辽,功成后封官,天子大喜,大骂童贯等奸臣。宋江、吴用等领命回到山寨,焚化了晁盖灵牌,遣送各好汉老小还乡,集结人马准备出征。

天子赐宋江诸军每人一瓶酒、一斤肉,但朝廷官员从中作弊,酒扣半瓶,肉扣半斤。有军校发现后与厢官发生争吵,最终梁山军校杀死了朝廷厢官。宋江得知后,虽不忍心但为了整肃军纪,滴泪斩杀了此军校。

之后,宋江等在密云县与番兵交战,连胜两阵。吴用用计,水陆并用,打破了檀州。

主题思想:

此回一方面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在接受招安后,为朝廷征战的过程,体现出他们的忠义和报国之心。尽管梁山众人是被招安的草寇,但在国家有难时,依然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

另一方面,通过陈桥驿事件,深刻地揭露了朝廷官员的腐败以及梁山好汉在朝廷统治下的无奈处境。朝廷的腐败行为与梁山好汉的正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招安之路的艰难以及梁山好汉们最终的悲剧命运。

主要人物:

宋江:作为梁山的首领,他接受招安后,积极带领梁山好汉为朝廷征战。在陈桥驿事件中,他处于两难境地,既要维护梁山军的纪律,又不忍心斩杀犯错的小卒,展现出他忠义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性格。

吴用:足智多谋,为梁山军出谋划策。在攻打檀州时,他巧用计谋,水陆并用,帮助梁山军取得胜利,是梁山的重要智囊。

经典情节: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朝廷犒赏梁山军的酒肉被官员克扣,小卒不满杀死厢官,宋江为了维护军纪,不得不含泪斩杀小卒。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宋江的矛盾心理和无奈之举,也反映了梁山好汉在朝廷统治下的艰难处境。

攻破檀州:吴用巧用计谋,先让张清发飞石助阵,打伤阿里奇,首战告捷。随后采用中国版的“木马计”,命令水军头领将埋伏着李逵等率领的精锐步兵的“粮船”驶入檀州水门,让辽国守将误以为是天上掉下馅饼,开门去夺取粮船,被埋伏好的李逵等精兵强将趁机拿下城门,宋江大军成功夺取檀州,展现了吴用的智谋和梁山好汉的英勇。

经典诗句:

“大鹏久伏北溟里,海运抟风九万里。丈夫按剑居蓬蒿,时间谈笑鹰扬起。县官失政群臣妒,天下黎民思乐土。壮哉一百八英雄,任侠施仁聚山坞。”此诗开篇以大鹏作比,暗示梁山好汉们如同久伏的大鹏,终将一飞冲天。后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百姓的困苦,突出了梁山好汉们的侠义精神和他们聚义的正义性。

“惟诛国蠹去贪残,替天行道民尽安。只为忠贞同皎日,遂令天诏降梁山。”这两句诗强调了梁山好汉们的使命是诛杀奸臣、去除贪残,替天行道以让百姓安宁。同时,也表明他们的忠贞如同烈日般耀眼,所以才会有天子的招安诏命降临梁山。

经典典故:此回中使用了“陈桥驿”这一具有历史典故的地点。陈桥驿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水浒传》中提到陈桥驿,一方面是与历史相呼应,增加故事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与宋朝的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指导思想: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通过描写梁山好汉们在破辽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批判,以及对梁山好汉们的同情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忠义、报国等价值观的思考。对于读者来说,此回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选择、忠义的坚守以及正义的实现等问题。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解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外室进府?王妃搬空王府带球流放 十里桃花续写 青帝传说 荒野建造之理想乡 鸿麟仙族 网球:获得王者传承,我无敌了 首辅大人后悔了,我已宠冠六宫 我和反派加起来八百个心眼 修炼者武小七 盗墓:开局炼化怒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