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 > 第136章 扫清障碍

第136章 扫清障碍(2/5)

目录

2.打击豪强

开启杀戮功臣后,杨坚并没有过上舒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年,关中平原又遭遇了饥荒。杨坚不得已,只能带着官员百姓跑到洛阳去逃荒,也就是去洛阳蹭饭。杨坚多次的逃荒经历也被载入史册,他也被称为“逐食天子”。

五月二十九日,君臣一行在洛阳吃饱饭,开始聚集在一起讨论对抗饥荒的办法了。

“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你们没有听说么,朕被民间称为逐食天子呀!我们得想个办法,可以长期应对天灾才行。”杨坚望着大家。

高颎说:“现在广通渠已竣工,以后长安到洛阳便畅通无阻,是时候在河流沿线修建粮仓了,一来可以供养军队,二来又可以在荒年赈灾!”

“高仆射所言一举二得,势在必行,臣附议。”苏威大力支持。其他官员也赞同。

“嗯,很好,”杨坚点头同意,“可是,粮食怎么来征收呢?”

度支尚书长孙平上奏说:“请下令民间每年秋天一家拿出粟麦一石以下,根据家庭贫富状况订出等级标准,每社民户所交纳的粮食就储存在当社,委派社中官吏负责查核,以防备荒年,名叫‘义仓’。”

长孙平来自洛阳长孙氏,是长孙俭之子,之前参与过诛杀宇文护,杨坚篡位后,他跟随家族一起投靠了杨坚。

长孙平的建议切实可行,大家一致表决通过,杨坚下令,州、县都设置义仓。

粮仓的修建十分科学,没错,设计者还是我们的老面孔宇文恺。粮仓的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水位较低。修建的时候每一道步骤都很细腻,当时人们封存粮食时,采用的是席子夹糠法,(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烤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之上再铺上席子,席子上垫谷糠上面在铺席子),使粮窖隔温保湿。

粮仓建成之后整个洞穴都被火烤干了,这就导致了粮仓内十分干燥,不会产生寄生虫和水分,为粮食存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储存环境。据说在专家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粮仓下面还有粮食谷物,神奇的是,没过几天种子意外的发芽了。

除了州县的地方性义仓,随着广通渠的竣工,天下的物资都可以运到关中,杨坚下诏在长安到洛阳运河、河流沿线修建大粮仓,以储存粮食。杨坚及后来的杨广,父子二人先后修建了广通仓、洛口仓、回洛仓等国家级粮仓,这又是历史上的一次大工程,其历史地位可以和大兴城、大运河相媲美。这些粮仓累积的粮食,可以供全国吃五六十年!这是后话。

修建粮仓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当时百姓多向官府谎报年老或幼小,谎报家庭收入情况,谎报田产数量,以少交粮、逃避赋税徭役,崤山以东地区承袭原北齐王朝的弊政,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犯奸作伪的极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杨坚登基以来,延续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也就是给大家分配无主的土地,然后征收赋税,这也是西魏、北周府兵制的基础。刚开始,大家都有田,有收入。时间一长,那些小民小户,抵挡不了天灾人祸,够买不起农耕器具,只能把田卖给大地主,并成为他们的附庸。日积月累下去,土地兼并势不可挡。大地主为了少交税,那就开始了各种逃税行为。

再次强调,这里的“百姓”包括大地主、大商人以及底层贫民。只要不是官,都叫做百姓。底层贫民一无所有,不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逃避赋税的绝大部分人就是那些地方豪强,地主和商人。这个很好理解,我们这个时代里从没听说农民、民工、服务员等底层人偷税漏税;网上曝光的偷税漏税的都是那些大明星大网红大公司。但这些人都叫百姓。

“这怎么办呢?这些豪强和中央对着干,和朕对着干!”

高颎和苏威对视一眼,知道机会来了,便对杨坚说:“陛下,臣这里有'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两法,可迫使豪强屈服。”

“哦?快说与朕听。”

上次苏威提出自我革命分配贵族田地失败后,他一直想着改进改革的方法,时不时就和高颎交流讨论,时间一长,二人就有了成熟的土地税收改革思路。现在,王谊死了,贵族出头鸟被解决,即便上层贵族的土地动不了,那地方地主的利益还是可以动一动的。

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二十一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豪强。

农民的赋税包括租、调和力役几种,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如果发现确实有不能交税的情况,那就免除赋税。具体操作则是根据百姓的三疾状况:部分丧失劳动力者为残疾;全部丧失劳动力者为废疾;不仅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为笃疾。这一点非常人性化。

接下来是惩罚措施。如果户口不实,有称老诈小的,里正、党长远配边州。堂兄弟以下仍然同居的大家族,都命令他们分家居住,自立门户,以防止出现隐瞒户口人丁的情况。

这次普查,户籍簿上新增男丁四十四万余人,新增人口加了一百六十四万余,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输籍定样,则是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出查,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写成定簿,即称“输籍之法“。

如此一来,政府提前定好赋税徭役数目(低于地主所收的税役)及早颁布天下,使豪强地主的附属户看到作国家的编民更好,自动脱离豪强地主,成为国家的纳税户。这些措施不仅仅为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还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可谓一举三得。

简而言之,上面都提前制订了标准,而且也掌握了地主们手中土地和人口的大数据,地主就没有机会偷税漏税了,还怎么作弊?

这样,既增加了收入,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同时,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也有一个弊端:战乱后有土地分,那些平民是愿意单独入户籍交税的;但时间久了土地被兼并了,平民却还在官府的户册中,还要承担交税义务,那就是隐患了。这也是隋末民变的原因之一。

但,建国初年,高颎的这套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杨坚下令全国推广,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全国各地每年上调给中央的各种物资,黄河以南的经由潼关,黄河以北的经由蒲坂,向长安运输的车辆接连不断,昼夜不停,前后长达数月之久。

3.圣人可汗

七月初六,朝会上,宇文恺、高熲分别向杨坚汇报粮仓和征税工作的阶段性成就,薛道衡前来报告,说是南陈新的一批使者又到达了大兴城。这次南陈的出使团成员是王话、阮卓二位。杨坚和他们简单问候后,便叫薛道衡、颜之推、卢思道去作陪。文人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饮酒赋诗,这次南北使者会面,算是双方最后一次温存了。

为何谢贞没来?因为谢贞的母亲去世了,大孝子谢贞哭得肝肠寸断,一心一意给母亲守孝,谁来劝说也不听。陈叔宝下诏,让谢贞回去上班,谢贞沉浸在哀伤中,拒绝返岗。徐祚、沈客卿、姚察、殷不害等人受陈叔宝的委托,先后去看望谢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经历过悲痛的人都知道,你不劝还好,你一劝,当事人就更悲痛了。听了徐祚的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也被感染了,他们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

徐祚对沈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沈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谢贞没有理会他们,他们只好摇头而去。

姚察、殷不害和谢贞是好友,他们也来探望。谢贞向姚察交代了后事,并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他。姚察还要劝什么,殷不害拦住了他,并自顾自地说:“谢元正比我幸运,南归后,他至少侍奉了老母亲十余年,而我的母亲早在三十年前江陵沦陷的时候就去世了,更何况殷僧首至今还滞留长安!”说罢,殷不害“哇”地一声哭出来。

当年,于谨攻陷江陵后,殷不害、谢贞等人都被俘虏到长安,二人都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孝子,北周将殷不害放回的时候,将他的长子殷僧首作为人质扣押了下来。殷不害这番话,让谢贞的情绪再也无法忍受,痛苦和绝望一泻而出,最后竟然一病不起,追随母亲而去,时年五十二岁。年过八十的殷不害也退隐了,无心功名利禄,活着唯一希望便是期待有生之年见到殷僧首。

大家一见如故,开始互相吹捧起来。

王话先开口:“幸会三位大才,北朝的才学都在三位身上了!”

“虚名而已,哪里哪里。”薛道衡带头说。

“是呀,卢兄的《劳生论》,薛兄的《岁穷应教诗》,颜兄的《家训》都已名扬四海,我一直仰慕已久,没想到今日相见!”阮卓笑道。

“阮兄乃江东才俊,你又何必自谦?今日来长安,必定有佳作,何不快快道来?”颜之推说。

阮卓端起酒杯,想到了进入长安的所见所闻,随即吟诵一首《长安道》:长安驰道上,钟鸣宫寺开;残云销凤阙,宿雾敛章台。骑转金吾度,车鸣丞相来;蔼蔼东都晚,群公驺御回。

阮卓这首诗把长安的皇城气魄,描写得大开大合,饶有兴致,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送走了南陈的使者,沙钵略可汗摄图的使者又来了,这次是摄图的弟弟处罗侯亲自来,说明突厥内部发生了大事。

自从前年突厥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结下怨恨以来,阿波可汗势力逐渐强盛,东抵都斤山,西越金山,这一广大地区的龟兹、铁勒、伊吾各国以及居住在西域的胡人部落都归附了他,和达头可汗玷厥一起号称西突厥,并时常劫掠东突厥摄图。

摄图今非昔比,在突厥民族中丧失了话语权,又怕周边的契丹人趁火打劫,只好遣使向“岳父”杨坚求救。

“希望陛下能允许我们率领部落南下,在白道川一代居住。”处罗侯哀求道。白道川,也就是白道旁的川流之地。白道,正是之前摄图被杨爽击败差点被活捉的地方,摄图认为这里是隋军武力能庇护的地方,所以要来这里定居。

杨坚心中高兴,先看了看长孙晟,长孙晟点头示意,杨坚这才同意。

于是,杨坚命令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并供给他衣服食品,赏赐他车驾服饰及乐器。摄图借助隋兵到来的声势,率军向西攻打大逻便,打败了他。

“摄图无耻,借助汉人来攻打我们,如何是好?”玷厥问。

“叔父放心,摄图一心向南逃遁,他不过是强弩之末,只等他一走,我们就可以洗劫他的后方。”大逻便笑着说。

果然,等摄图跟着隋军南下后,大逻便、玷厥二人尾随而来,抢劫了许多牲畜自己摄图的妻儿老小。摄图满脸委屈向杨广诉苦,请求出兵回击。

十七岁的杨广血气方刚,急忙向王韶、李彻征求意见:“这次可以回击了吧?”去年摄图遣使来认“岳父”时,他就想半路伏击了,因为杨坚不许才作罢。这次,军队遭受到西突厥的进攻,杨广坐不住了。

王韶知道杨广急于表现,笑着说:“我们的任务不仅要护送沙钵略可汗到白道川,而且要保全沙钵略可汗财产的完整,不然他到了白道川,怎么生存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这个白猫有点坏修仙到处薅羊毛 权力巅峰:从退伍后当教官开始 弟弟外债要我背?开局身份卡系统 伟大的平凡人 诸天:熔炼武道的我成神了 试婚成瘾 异世界社畜打工人实录 超超级篮球梦想成真系统 科幻战争:我在末日后参军 回国后,黑道大佬成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