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决策隐患(1/5)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变化的类型称为“需求降级”或“底线降级”,也就是俗称的“妥协”、“退而求其次”。
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动机的多层面糅合,所导致的心理变化过程。
不过也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个体意识在争取某种需求时,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满足主观需求,所作出的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调整。
听起来似乎有些无奈——实际也确实有些无奈——但这已经是在“必然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损失、获得更多回报的极佳策略了。
所以在心理学上,这被视为一种社会人格走向成熟的表现,可是就像生理疾病的药物治疗一样,“妥协”也是要看“剂量”的。
就像去早餐店买包子,进店之前是想要猪肉馅的,进店后却发现已经售罄,便只能选择换一家店、或是妥协于现有的馅料种类。
不过买包子只是一件小事,除非身体有什么问题,否则就算一天不吃早饭也没什么——但我们此刻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
在人类刚刚得知、【大灾难】的存在时,首先提出的“心理需求”就是要想办法解决【大灾难】。
可是随着调查逐步推进,人类渐渐发现这个目标很难达成,甚至连【大灾难】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于是人类的“心理需求”开始降级,从“解决【大灾难】”变成了“查清【大灾难】”。
再到如今,人类终于搞清楚了【大灾难】的真相,于是心理需求重新升级为“解决【大灾难】”——不过这个“升级”没有持续太久。
“虫洞”的出现,让人类看到了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全部希望,于是人类选择“妥协”,也就是放弃解决“维度退耦”、只想在这场“灾难”中存活下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