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香江大亨传奇 > 第五九二章 背叛

第五九二章 背叛(1/5)

目录

但是利国伟刚刚升起这一豪情壮志,却被现实无情的击垮了。

原因无他,玉龙银行凭借香江危机这一机会,在市场上左右拼杀,挤掉恒生银行,成为了本港第三大银行。

这让利国伟很是吃惊,要知道此前的玉龙银行可是名声不显。

现在一下子超过恒生银行,利国伟如何能忍。

而且利国伟知道一旦被玉龙银行超过,以后再也没有指望了。

因为作为银行家,利国伟深知李志文的可怕,这家伙的产业遍及本港,集合起来,恒生银行可比不上。

即使恒生银行背后有汇丰银行这个大金主。

而此时利国伟恰好看到了香江纺织行业集体排挤麒麟服饰。

此前利国伟只是摇摇头,毕竟在利国伟看来,麒麟服饰实在鸡肋,这可打不倒李志文。

知道恒基兆业的李兆集和新世界的郑语桐的到来,让利国伟看到了希望。

李兆集和新世界提出一个新想法,拉何少恒下水。

而何少恒已经隐退,李兆集和郑语桐无从下嘴,所以找到了利国伟,想从他这里找找灵感。

利国伟当然知道何少恒的弱点,那就是恒昌行了。

叶志成,广府东莞人,祖籍广东东莞石龙镇,是恒昌行的总经理。

在香港从事工业难,而在工业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香港是国际化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在其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6,从业人员不到二十万;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工业股的市盈率远较金融地产股要低,俨然是“二流产业”。

1971年,集团创始人叶志成和妹妹叶凤娟在香港西营盘一个占地仅四十尺的小门店,起名“恒昌行”,自此开始叶氏化工最早的石化业务。

开始的业务模式就是买进大桶化工原料,分装之后推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工厂地“行街”推销……第一单生意的销售额为四千零八十港币,而这第一次生意就是何少恒做的。

在跟工厂逐渐熟悉之后,叶志成很快发现这些工厂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天拿水(香蕉水),于是他们开始做天拿水的生意;而后来又发觉这些工厂用天拿水来调和油漆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因为条件所限,往往也很难分清问题到底出在哪一环。

聪明的叶志成于是又找到工厂负责人说,干脆你们的油漆也从我这里拿吧,这样出了任何问题,你们只要找我就行。

凭借此前积累的信誉度,不少客户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紫荆花油漆应市诞生……

没有豪言壮志,没有宏伟蓝图,只是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触觉,创始人积极尝试并牢牢把握住了每个市场机会,并凭借“勤可补拙”和“诚可取信”的创业宗旨,不断获得进步,当年的恒昌行也开始逐渐成长壮大。

1991年,叶氏化工在香港成功上市,这将叶氏化工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一家家族企业发展到上市公司,叶氏三兄妹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成功地向企业管理者角色转变,以更开放的心态了解外界、接受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另一方面,也逐渐适应形势需要,引入许多优秀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人才,随市场变化不断调试企业管治结构,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操作更加规范也更加高效;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得叶氏化工集团的融资渠道畅通很多,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合作伙伴。

然而上市之后,更多的钱,更多的机会也曾让叶氏化工“迷失”过一段时间。

1991上市之初,资金充沛,叶氏化工业务曾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集团涉足了贸易、储罐等业务领域。

这使得公司当时的负债率曾一度超过百分百的警戒线。为了解决银行负债过高的问题,公司管理者开始反思,并于1996年公司开始着手业务重整,将一些与化工主业无关的业务相继剥离。

如其中对贸易业务的剥离,尽管1996年时集团的化工贸易占到整个公司业务的三成到四成,但考虑到其起伏性大影响整个集团的稳定,叶志成仍毅然将其剥离。

当年这一“壮士断腕”般的举动令很多人不解,但它恰恰却帮助叶氏化工成功躲过此后一劫——化工贸易剥离之后,叶氏化工的负债率大幅下降,从而在紧随其后到来的金融风暴中,有效避免了企业因为负债率过高而破产倒闭的危险。

也正因如此,风暴过后叶志成先生总结经验,郑重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他表示:“如没有1996年的业务重整,我们就可能挺不过这场金融风暴,也就可能没有叶氏企业今天的发展。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个月,或一两年就垮掉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其发展偏离了本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此,我们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本业!”

1997年对于叶氏化工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叶志成先生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这一年经历了金融风暴历练的“叶氏化工”步入了长达5年的调整期。

首先,针对紫荆花漆当时在内地的很多地区,与当地合作伙伴分别合作建厂,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战,结果出现互相抢夺市场、互相倾轧的不良现象,叶氏化工决定收回分散的经营权。至此,紫荆花漆实现了全国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推广,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其次,也是这5年内,叶氏化工明确了“专注内地市场”的战略。

叶氏化工上市之后曾有段时间在内地不断开厂扩张,并将目标客户锁定在台商和港商,但1995年以后,这类客户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叶氏化工投资新建的许多工厂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业务发展前景不明。

与此同时,叶氏化工也尝试开拓海外市场,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都设立工厂,还在新加坡设了贸易公司,而后来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叶志诚先生的弟弟,集团副主席叶子轩先生就在当时考察完越南市场后,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明确分析了市场状况:“越南是有潜力的市场,但不是今天的市场,相对于内地巨大的市场空间,越南市场规模太小;而且竞争对手多是华侨,他们在东南亚地区做生意更内行、更擅长。”

于是,经过5年的梳理和养精蓄锐,叶氏化工发展逐渐明确了方向,集中力量在中国市场,并积极调整,蓄势待发。

2001年,调整期后的叶氏化工集团再次遭遇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这一次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稳健的市场策略,不但顺利度过了危机,更通过市场汰弱留强,使自身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整体亦获得了平稳快速的增长。至此,叶氏化工正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时至李志文穿越的2005年,叶氏化工集团总员工总数已近五千人,市值达五十亿港币,2011年销售额预期将超过八十亿港币,而2013年每年销售额更预期将突破一百亿港币,相信公司的市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 我居然是武林高人 霍格沃茨的卡牌巫师 正阳门下四合院,我成了韩家老六 穿越之农女风华 闲春 神医王妃称霸京城 梦幻的伊甸园 活在四合院 秋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