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8章:京都岁月(1/5)
没有战争的牵绊,大宋的经济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
麻逸岛发展迅猛,中原也在极速前行。
造船业的数据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
沿海造船厂从原来的三四百家发展到了今天的二千多家,海运的船只发展到了六万多艘,最远的贸易点已经直接到达了海湾。
内河运输更是不得了,运河天天堵船,前世堵车今世堵船。王璞不得不出台运营证,没有运营证的船只只能半夜行船。
为了减轻运河压力,大量的水泥路开始在各地建设,随着四轮马车的普及,伴随着水泥路的不断延伸,路上运输业开始兴旺发达。特别是京都附近几路,水泥路几乎联通了各大城镇,形成了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线。
王渊拿下黄头回鹘后,陈嘉便命令部队帮助牧民造过冬的砖瓦房,划定牧场,规定牧民迁徙时间表。与朝堂亲近的族群,分到的好处就多一些,那些吃亏的族群在流血几次后脑子也清醒了许多,开始与朝堂改善关系。
不改善能行吗?看着其他部落开始有了自己的水泥房子,有了固定的牧场,牛马羊收购价格也比自己族群好。眼见其他族群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还有勇气对抗下去?
在朝堂的调配下,韩王学堂的学生开始进入草原,他们开办各种作坊,制造出来各种生活必需品。而因为给中原提供大量牲畜的牧民,也有了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能力,促进了城镇的出现。
韩王学校的毕业生们拿着朝堂补贴,在城镇里开设学堂,教授知识。为了满足牧民孩子的学习,采取了冬季走读,其他时间住校的方式,还免费为学生提供三餐和衣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