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胜利就死亡”(2)(2/5)
“你已经打过仗了吗?”德内尔并没有感觉到这个少尉有那种从战场上生还的气质。在参加凡尔登战役之前,很多长辈都说德内尔很腼腆,但是在此之后,腼腆一词就跟他不沾边了。
“没有,我在参军前就杀过人……不,杀过长枪党。”
“嗯,你杀的不是人,而是长枪党……”德内尔叹了口气,“我也见过有人这么想,我们杀的不是人,而是德国人。”
“我们不一样的。”少尉顽固地辩解。
“是啊,我们打的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少尉合上了手上的钢笔:“您为什么要参军入伍呢?”
“因为那个时候每个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如果您只是略尽作为法国公民的义务的话,没有必要读军校吧?”
“读军校是我祖父的意思,他的家乡是斯特拉斯堡。”
作为一个下莱茵省人,德内尔的祖父让·丹华·戴泽南在童年的时候就和母亲离开了家乡,返回位于巴黎的娘家。
曾祖父的阵亡,普鲁士军队对家乡的炮击在他年幼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国的国民教育又使这一种子萌发,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是来自斯特拉斯堡的让·丹华·戴泽南同学,他正是日耳曼蛮族暴行的受害者!”每到一个新的班级,老师总会郑重地将他请到讲台上来,让他为全班领唱《斯特拉斯堡的女孩》:
“你们拥有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拥有数以百万的外国居民,你们拥有了日耳曼尼亚和波西米亚,却永远无法拥有我的心——我的心永远属于法兰西!”
祖父决心从他开始,将戴泽南家培养成一个军人世家,直到共和国完成庄严的复仇,直到“六边形”恢复完整,直到三色旗重新飘扬在家乡的上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