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二屠夫(1/5)
再也没有心思吃饭,郑征西随手打开桌边的一份报纸。这个习惯是今年跟她父亲学的。
郑宝安喜欢每天早上在餐桌上,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报纸。报业是他18年前回国经商投资的第一门生意。还没决定把生意挪到华夏的时候,他的生意以糖业和酒业为主,负责销售继父甘蔗农场和香蕉园的产出。
郑家在悉尼港附近的那个百乐富山上住的邻居们非富即贵,除了一些带财富过来的英国商家,有不少是议员,还有两名白手起家的报业大亨,那时候郑宝安就觉得报业的发展前途不可估量。后来也确实证明他的眼光精到,投资了50万银元的《华南报》,经过最初两年的摸索与努力,很快超越同类竟争对手,销量和投资回报一年比一年高……这几年做报业的人多了,这行没那么好做,《华南报》与《江东报》和《岭北报》只能勉强打个平手。
郑征西手上拿的是一份《每日先驱报》,这家报纸以报道名流富豪皇室的八卦秘闻为主,时事为辅。父亲近来每天也会顺便翻一翻,了解行业发展。记得那天是山淼的忌日,他的心情本来就不好,猛一看里面各种不着调的内容占据了显著的版面,反而把爱国将士的忌日纪念挤成小豆腐块放在不起眼的一角,忍不住皱着眉头说,“没想到伦敦人这么热衷于别人的私事秘闻。”
“不管黄皮还是白皮,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您不能要求普罗大众在茶余饭后还扮高深人人都走知识分子路线那是不可能的。”她当时为了宽他的心,忽然想起在上海时,家里的师傅、司机、厨子闲来无事都爱去茶馆听评书——这和看报如出一辙呀,都是听完看完再相互议论,于是信口对父亲说,“既然这种报纸有市场有销路,发行量又能蹭蹭往上涨,有图有真相没准一出报就卖个精光——如果八卦秘闻能促使繁荣经济,为什么办个报还要上纲上线呢?人家英国皇室都没有法令阻止小报乱写。”说得她父亲一愣。
郑征西忙着在报纸上搜索关于发小郝莉的报道,昨天问郝莉为什么不带个男伴来,她有些忸忸怩怩、吞吞吐吐的没把话说清楚,只是提醒她留意今天的《每日先驱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