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五章 听某一言(2/5)
留在城中的人难免会这样想,“就连那么大的王(李)家都举族逃难去了,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如我等也逃命去罢!”
虽然说故土难离,但那种连命都不要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如果不加以控制,满城的百姓起码会逃掉九成。
而除非是那种起建之时就打算专用于军事用途的要塞关隘,其他的城镇,不论大小,守城之时都需要城中青壮的协助。
因为战兵需要保持体力,什么熬煮金汁、制作檑木、搬滚石上城墙之类的活计不可能由他们来做。
其实那些要塞隘口当中这些活同样也不是战兵正卒来干的,因为关塞中会随军迁移士卒的家眷过来,在战时这些体力活基本上都是这些家眷来干。当然这些家眷们也会积极响应主动帮忙,毕竟要是怠惰了死的可都是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方式虽好,却不能用在寻常的城镇中,因为寻常城镇守军服役时间较短,强制要求士卒的家眷入城居住并不现实。
那么谁来干?
从光武废郡国兵开始,除了边郡以外的内陆州郡的军役制度就逐渐变的名存实亡,早就不施行了,虽说黄巾之乱爆发后这一项制度又重新启用,但毕竟也才年许,光靠服月役的那么点更卒力役显然是不够的。
剩下的咋办?
自然是征召城中的壮丁。
在寻常的城镇中,因为寻常城镇守军服役时间较短,强制要求士卒的家眷入城居住并不现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